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

秦朝縱橫交錯的交通網

秦朝縱橫交錯的交通網
  秦朝雖然存在時間相當短暫,但還是給後世留下了值得書寫的文化科技,在交通、通訊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
  全國陸上交通網的形成,始於秦朝。早在秦國出兵掃滅六國的同時,秦王就在著手平毀各地私築的高牆壁壘,拆除妨礙交通運輸的關卡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實現了「車同軌」。全國車輛使用同一寬度的軌距,就意味著車上的主要零部件都有統一標準,更換迅速方便。

  根據「車同軌」的要求,秦朝在把過去錯雜的交通路線加以整修和連接的基礎上,又耗費了難以數計的人力和物力,修築了以馳道為主的全國交通幹線。這項費時10年的工程,規模十分浩大,它以京師咸陽為中心,向四方輻射,將全國各郡和重要城市,全部聯通起來。

  秦朝馳道有統一的質量標準:路面幅寬為50步,約合70米;路基要高出兩側地面,以利排水,並要用鐵錘把路面夯實;每隔三丈種一株青松,以為行道樹;除路中央三丈為皇帝專用外,兩邊還開闢了人行旁道;每隔10里建一亭,作為區段的治安管理所、行人招呼站和郵傳交接處。這樣的大道遍佈全國。另有一條專為抵禦北方匈奴的「直道」,從咸陽北的雲陽開始,途經黃河,直抵今包頭市的秦九原郡。這是由名將蒙恬指揮修築的,全長1,800餘里。此外,在南方還修了到兩廣和西南的「新道」。這樣,就在全國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交通網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