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

《無為大智》曹參

《無為大智》

1爭功危機

  漢高祖六年,分封功臣引發的爭執,到達了臨界點。

  楚漢相爭四年,劉邦歷經千辛萬苦,突破重重危機,終能擊敗強敵項羽,成為大漢皇朝的創建者。

  由於京城長安還在規劃興建中,劉邦暫時在洛陽建立皇權,大舉分封諸侯和功臣,想不到這些值得慶祝和狂喜的工作中,也充滿了困難和危機。

  特別是兩大功臣蕭何和曹參間的明爭暗鬥。

陛下不知乎?此謀反耳

  漢高祖六年,分封功臣引發的爭執,到達了臨界點。

  有天,劉邦和張良在洛陽南宮散步閒談,從複道上(內宮和宮殿間的架高走道),望見有不少將領坐在沙地上比手畫腳,不知討論些什麼?

  劉邦好奇地問張良:「你猜猜他們在討論些什麼?」

  張良半開玩笑地表示:「陛下真的不知道嗎?他們在討論如何謀反啊?」

  劉邦驚問道:「天下剛安定,他們為何又要謀反?」

  張良:「陛下出身布衣,就是靠著他們才奪得天下啊!如今陛下貴為天子,而且到目前為止,所有得到封賞的,都是陛下的親密部屬和喜愛的人,平生有怨仇的,也都遭到誅殺。

  若真的依照這幾年軍史上計功簿上的記載論功行賞,天下的土地和財物是無法平分封賞給有功部屬的,這些將領一方面害怕陛下無法公平封賞,更擔心平日的過失可能成為被誅殺的藉口,因而相聚討論如何謀反啊!」

  雖是玩笑話,但也有道理,封賞之事若不早日解決,的確會出事的。

  劉邦便請教張良:「那現在怎麼辦才好呢?」

  張良:「陛下平生最討厭的,而且是大家都知道的,是那一位呢?」

  劉邦:「就是那個很會管財政和錢糧的雍齒,這傢伙早年曾背叛我,又經常故意侮辱我,惹我生氣。好幾次,我都想殺了他,但因為他能力強,又建立了不少功勞,才一再原諒他,不忍心處罰他。」

  張良:「那現在趕快先封賞雍齒吧!這些部屬便能夠放心了!」

  於是,劉邦立刻舉辦酒宴,晉封雍齒為什方侯,並當場囑咐宰相、御史等,儘快評審每個人的功勞。

  酒宴結束後,群臣皆高興地表示:「連雍齒都封為侯,我等還會有什麼問題呢?」

  這的確是安定人心的一帖妙方。

  在徹夜加班下,分封作業總算順利完成了。

  接下來的工作是評定元功,也就是功勞的排行榜。

  分封是以爵位和食邑為主,和實際的官祿有關。而元功主要注重在榮譽方面,自然也附帶有獎賞,如同現代的記功、嘉獎。

  被提上排行榜共有十八人,包括蕭何、曹參、張敖、周勃、樊噲、酈商、奚涓、夏侯嬰、灌嬰、傅寬、靳歙、王陵、陳武、王吸、薛歐、周昌、丁復、蟲達等人。

  大部分將領都認為曹參功勞最大,理應獲得排行第一。

  但劉邦卻笑而不表達意見。

功人乎?功狗乎?

  三個月前,在分封食邑時,武將們對皇帝的想法,已大不以為然。

  陪著劉邦在前線出生入死打仗的,功勞反不如躲在後方,處理行政工作的蕭何?皇帝的標準顯然令人無法理解。

  蕭何以酇侯身分,地位排名在眾臣之首。

  王陵、夏侯嬰、樊噲等大將,紛紛提出異議。

  他們表示:

  「臣等身被重甲,手執武器在前線拚命,多的身經百戰,少的也有數十回,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蕭何身在後方,無汗馬之力,祇是手持文墨作議論,為什麼功勞反在我們之上?」

  就連一向沉默寡言的周勃,雖然沒有積極參與表態,炯炯有神的圓瞪雙眼中,也流露出高度關注。

  現場吵個不停,實在不像是討論國家大政的朝廷議堂。

  由於朝儀尚未建立,大家仍習慣地將這位新天子,視同創業夥伴而已,並未給予皇帝般的尊重。

  反而是主角的曹參,不斷地制止大家發言,他希望讓皇帝表達出意見來解釋他的想法。不料,劉邦的回答卻令所有人啼笑皆非。

  一向機智的皇帝,面對武將們的抗議,自信滿滿地大聲表示:

  「大家都有打獵的經驗吧?打獵的時候,追捕獸兔的是獵狗,但真正指揮打獵的則是獵人,如今諸將的功勞好比功狗,蕭何負責的工作才是功人啊!」

  大夥兒雖不便當廷抗議,卻在私底下議論紛紛。

  「什麼功狗,功人的,難道我們在前線拚命的都是狗,祇有蕭何才是人嗎?」

  為平服眾人情緒,曹參率先大聲表示贊同劉邦的說法,使爭執不致擴大,但武將們心中的不平,是可以理解的。

  曹參以平陽侯排名第二。

  不過,在食邑方面,曹參獲得萬戶,比蕭何的八千戶高了不少。

  總算勉強可以安撫武將派的情緒。

評定功勞,還是蕭何第一

  有了前次經驗,這回武將們特別推舉王陵和灌嬰為代表,主動向劉邦爭取:

  「平陽侯曹參,身受七十餘處創傷,攻城掠地,功勞最多,宜排行第一。」

  劉邦這次似乎沒有大多意見,武將派在聲勢上已佔了上風。

  但就在這個節骨眼,關內侯鄂千秋起奏要求發言,劉邦也立刻准予,鄂千秋表示:

  「群臣的意見是不對的,曹參雖有攻城掠地的功勞,但這一切都祇是一時一地的功勞,屬於點的作用。

  「陛下和楚霸王對抗時前後五年中,損失了不少將兵和糧秣,蕭何由關中不斷給陛下足夠的補給,不論是人力或物力,從未欠缺過。

  「陛下在關東戰場上,多少次遭受重大挫折,蕭何卻為陛下保住了關中,並隨時供陛下差遣,有求必應,這些都是萬世的功勞啊!

  「像曹參這樣的功勞的人,在這次的戰爭中,何祇數百;但像蕭何這樣功勞的人卻祇有一個,怎能將一時的功勞,反置於萬世功勞之上呢?

  「屬下認為蕭何的功勞應該排名第一,曹參次之!」

  劉邦對鄂千秋的建議,立刻大表贊同,當面宣布,功臣排行榜上面蕭何第一,恩准帶劍履上殿,入朝不用跪拜,以顯示地位的尊貴。

  曹參雖以獲得第二名,但待遇上卻有很大不同。

  眼看煮熟的鴨子又飛了,曹參和支持他的武將集團,心裡都感到很鬱卒。

  更氣人的事,還在後面呢?

  十八大功臣排行名次都確定後,劉邦又向眾臣表示:

  「進賢者也應該有賞,蕭何雖有大功勞,但仍要靠鄂千秋的推薦,才能讓大家都了解啊!」

  於是下令加封鄂千秋食邑,表示讚賞,並晉封為安平侯。

武將派計劃反撲

  這算是哪門子的功勞,明明是在給武將派難堪嘛!

  戰爭結束了,武將的功能銳減,加上他們的作法一向直接而粗魯,自認功勞大,氣勢也盛多了,對皇帝及其周圍親信常較不假辭色,在不知不覺中,冒犯了不少皇帝身旁的要人。

  「但是這樣被整,還是令人不甘心啊!」

  「我們共同上書,和陛下再理論清楚些,否則我們的血汗不都全白流了嗎?」

  「出生入死的可是我們,在旁邊看熱鬧的,功勞卻都比我們大!」

  武將們仍吵著要和朝廷爭到底。

  曹參終於忍不住,開口了:

  「你們到底想幹什麼呢?天下剛剛平靜下來,難道我們爭執還不夠嗎?血還流得不夠多嗎?為了這些封賞的小排名,想讓陛下難堪,你們冷靜想想,這會有什麼結果呢?」

  劉邦的馬車隊隊長,長期跟隨劉邦身邊的夏侯嬰,仍是非常不服氣,他站出來說道:「曹將軍說得雖有道理,但陛下在小事方面一向糊塗,如果不和他講個清楚,常常會將錯就錯的。」

  沉默的周勃也挺身而出:「蕭相國雖然也是我們在沛縣共同起義的好夥伴,照理我們也應該支持他,但曹將軍出生入死,可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受到這樣的委屈,實在不應該,我們是有必要站出來講幾句公道話!」

  魯漢子王陵仍氣有未消:「是的,最不應該的是那個鄂千秋,講了幾句似是而非的廢話,卻沒有事實根據,這如何讓人能夠心平氣和!」

  眾人愈講愈是激動。

  曹參祇好再大聲制止:「好了,好了,當前最重要的是安定和團結啊!天下初定,我們又都是陛下最親密的戰友,再這樣鬧下去,會讓諸侯們看笑話的,說不定會對朝廷造成重大傷害呢?」

  當事人都一再勸阻,大夥兒的情緒也較紓緩了些。

  曹參請大家到府中,設酒宴款待安撫,總算酒足飯飽,牢騷也發夠了,諸將領在稍微出氣後,紛紛告辭離去。

  夏侯嬰在臨走前,走到曹參身旁,低聲表示:「接下來可是實際職務和權力的分配了,看來蕭相國將是朝廷首席大臣,曹將軍有可能被派任為副手,您是否想過,留在中央協助蕭何?」

  曹參表情嚴肅地向夏侯嬰點頭,表示感謝他的提醒,自己會好好地思考。

劉邦的嫡系

  其實,對自己未來的職務,曹參從未認真想過,留在京城當蕭何的副手,心中是有些不服,何況這近幾年來,彼此的意見常有很大的不同,要合作似乎也不大可能。

  「那可要看陛下有什麼想法了!」

  祇要有人問起這方面的事,曹參都會暫時以皇帝來作搪塞。

  在劉邦的重要經營幹部中,世人比較熟悉的,是有「興漢三傑」之稱的蕭何、張良和韓信。

  除了蕭何是沛縣起義的老夥伴外,張良和韓信都是客卿,並非劉邦的嫡系。

  張良是韓國的貴族,本質上和在草莽打混的劉邦集團有很大的不同,不過他常年修道,對俗事毫無野心,倒是位讓任何老闆都可以放心的「幹部」,劉邦一直都以「老師」尊稱之。

  韓信是劉邦刻意破格提拔的業務大將,目前可以算是全國第二號實力人物,被封為楚王,也就是承襲了項羽留下來的部分地盤。

  這位功高震主的優異將領,反成了劉邦最不放心的人物。

  楚漢大軍對峙滎陽和成皋期間,劉邦派韓信指揮獨立的軍團,轉戰黃河以上並收編魏、趙、齊等國的勢力,有計畫地經營中原的地域,這個成功的戰略也幾乎是日後漢軍擊破楚軍最主要的原因。

  楚漢相爭第三年起,劉邦集團控制的地區、人口及糧食愈來愈多,反觀項羽的資源日益減少,實力消長,楚漢間的勝負已定。

  項羽唯一的機會,是在戰場上擊殺劉邦,讓對方群龍無首,否則在戰略上,原本較有優勢的自己,已逐漸落後了。

  勝敗的關鍵便在於韓信,項羽集團也多次試圖收買韓信,但都沒有成功。

  雖然韓信的地位重要,但讓韓信統制獨立大軍,也是非常危險的,隨時都可能叛變。因為了牽制韓信,劉邦特別指令嫡系的兩位大將──曹參和樊噲出任韓信軍團的重要指揮官。

  所謂的嫡系,是劉邦在沛縣時的老夥伴,包括擔任縣府祕書的蕭何、獄官曹參、馬車夫夏侯嬰、屠狗販樊噲、樂師周勃等。

  其中樊噲是呂后的妹夫,是劉邦的外戚,雖然他曾是沛縣時代的核心人物之一,但因為身分特殊,反而在日後逐漸地疏遠了沛縣黨。

  樊噲非常崇拜韓信的才能,他認為沛縣黨本身欠缺獨當一面的將才,如果沒有韓信,劉邦根本無法和項羽爭奪天下。因此他經常有意無意較偏袒韓信,希望劉邦能給韓信應有的尊重。

  這時候,真正能夠替劉邦牽制韓信的,祇有曹參了。

韓信軍團的眼哨

  在沛縣時代,蕭何是縣府祕書,曹參是獄吏,相當於今天的警察分局長兼典獄長。

  對那些好勇逞強的中下階層,曹參影響力很大,加上他個性慷慨、仗義、勇猛、無私,頗具領導魅力,當年若沒有他全力投入,劉邦和蕭何都很難在沛縣成功的起義。

  韓信的龐大軍團大多由魏國、趙國的降軍組成,裡頭劉邦的嫡系人馬數量並不多,但其中曹參因為年齡和資歷均較高,很快地就成為沛縣黨將領的領導人,在韓信軍團中,代表著劉邦的力量。

  因此,曹參深知自己必須表現得更出色些,才能讓其他派系的將領心服口服。否則非但影響劉邦的聲望,自己也可能成為韓信的眼中釘,隨時有生命危險。

  在征伐趙國和齊國的戰役中,曹參常常打前鋒,他一馬當先,表現得十分勇猛,常是勝負的重要關鍵,特別是在對齊國的決戰中,曹參親自上陣,和項羽派來的龍且軍團對壘,並徹底地擊敗了對方。

  龍且是項羽集團中的第二號軍頭,卻被曹參擊潰了,從此再也不會有人敢說沛縣黨沒有將才了。

  經過這幾年的磨練,曹參、樊噲、周勃這些創業時代的將領,都逐漸可以獨立指揮作戰了,其中尤其以曹參的進步最為明顯。

  加上後來加入的血性漢子王陵,和騎兵指揮官灌嬰,劉邦核心陣營的作戰力變得不容輕視。

  不過,這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,曹參身受大小創傷七十餘處,便是最好的證明。

危險分子陳豨

  楚漢相爭的最後一年,曹參奉命長期跟在韓信身邊。

  對於這位高大、英俊卻有點陰沉的上司,曹參倒有相當透徹的觀察,表面上堅強而理性,其實韓信的內心相當軟弱,而且多愁善感。

  韓信曾批評項羽有婦人之仁,其實他本身這方面的情結更為嚴重,曹參不認為韓信有野心取代劉邦。

  祇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和好感,韓信便會「士為知己者死」地全力賣命了。

  真正要當心的是韓信身旁的首席參謀──陳豨。

  陳豨博學、聰明,而且處事手法成熟,他不但擅長戰術的應用,在設計制度上也頗在行,本身又懂得善待部屬和百姓,在軍中聲望頗高。

  這樣的將領,通常比較不安其位,總是在追求更高的權勢,由於韓信非常信任陳豨,更使他成為軍團中最危險的分子。

  曹參不祇一次向劉邦提出警告,並建議將陳豨從韓信身邊調走,必要時甚至讓他獨立率領另一軍團,最重要的是不要讓陳豨長期留在韓信軍團中。

  但劉邦正在自顧不暇,他哪有心情關心韓信陣營的人事問題,何況即使下達指令,韓信也不見得會接受,反徒增不必要的衝突。

  由於曹參不喜歡韓信的態度,韓信也認為曹參是劉邦的人,在自己身邊有監視味道,因此兩人在職務上雖相當接近,卻並不親密。

莫測高深的張良

  但是這幾年,曹參在戰場上的表現也的確夠精采,連劉邦都不得不承認他的優秀。

  曹參在侯位和功勞排行上,雖比蕭何略遜一級,但在食邑方面則比較多,為功臣榜第一名,擁有萬戶封賞,並可以傳給子孫。

  和曹參同樣得到劉邦賜封萬戶的,祇有皇帝的老師──張良。

  但令人大感意外的,張良拒絕了。

  他表示自己根本不需要這麼多財產,更不想帶給子孫太多的貪欲,他甚至一併拒絕劉邦賜封的王位,表明自己祇希望接受自己故鄉的封賞,並且是虛有其名的「留侯」。

  連曹參都對張良非常好奇,這位韓國貴族出身的謀士,外表長得很纖細,加上秀氣的五官,遠遠看來如同一位「小美女」。

  但張良的膽量奇大,年輕時他曾變賣家產,獨資聘請蓬萊島的大力士,以鐵錐行刺出巡的秦始皇,雖然沒有成功,但張良卻已名聞全國,也成為了大秦皇朝首席的通緝要犯。

  張良智慧極高,創意快速又大膽,是一流的企劃高手,但他絕非光說不練,反而頗勇於行動,常常說幹就幹,藝高人膽大,在劉邦陣營中,是大家都很尊重的對象。

  但自從過了中年後,張良便一心求「道」,對世俗瑣事便很少聞問了。在大漢皇朝中,他扮演純顧問角色,不捲入任何爭執,劉邦和呂后都視他為老師。

新的戰場在齊國

  雖然在戰爭期間,曹參和張良很少有接觸的機會,但曹參非常喜歡張良,對這位不食人間煙火的國師,曹參打從心底的尊敬和信任。

  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惘時,曹參認為張良可能是他最好的諮詢對象。

  雖然兩人並不熟識,但張良也非常喜歡曹參,特別是欣賞這位大將寬容、直爽又不虛偽的個性。

  曹參前往拜訪張良府邸,請教心中的疑慮。

  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,平常不愛講話的曹參,滔滔不絕地說明自己的立場和想法。

  反而一向口才頗佳,能言善道的張良很少開口,他表情認真,但卻頗為放鬆地簡單回應這位大將的主張。

  曹參在結論中表示:

  「我不想留在朝廷,因為我的心中的確有不平的感覺,很可能成為反蕭何的領袖。

  「目前朝廷的武將們,對蕭何有相當的不滿,我在朝廷中,必會造成相國更大的壓力,可能會有很多無形的牽制,這對當前政局的穩定和發展都是不利的。

  「皇朝雖建立了,但陛下的合法性並未獲得完全認同,各地方王侯的勢力,隨時串連集結,便會威脅朝廷的安全,其中以楚王(韓信)、淮南王(英布)及梁王(彭越)最令人擔心。

  「這些外藩的力量,如果處理不好,天下戰亂隨時可能風雲再起,漢皇朝的穩定和國家的和平,立刻會陷於崩潰危機。

  「因此,目前的局勢下,中央朝官的團結是非常重要的,朝廷絕不可分裂,必須統合在蕭相國之下來運作……。」

  聽完曹參的說明,張良毫不猶疑地指出一個非常值得去發揮經營長才的地方。

  「曹將軍,您的新戰場在齊國。」

  「齊國?」

  「是的,不論對朝廷或將軍,這都是個最理想的地方。」

沒有留言: